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 李国栋
发布时间:2009-10-26
发布人: 李祥
阅读量: 8091
评论数:
问题 |
中国化纤轴承第一人---李国栋 如果不是李国栋数十年的奋力拼搏和潜心研制,也许我国到现在还没有国产的化纤设备专用轴承,数十万台的进口和国产化纤设备,还不得不依靠进口解决,不仅每年国家要花费大量外汇从国外进口,也将严重制约我国化纤工业的高速发展.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化纤轴承?化纤轴承主要是指在化纤丝生产和加工过程中,这些设备上必须安装和使用的轴承.化纤工业世界上是上世纪三十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兴行业,六十年代初传入我国,七十年代,国外该项技术有了重大突破,使化纤生产效率有了极大提高.我国从79年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开始陆续进口化纤设备.这些设备通过各种化学反应,将石油最终变成了纺织纱线.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纺织大国,不过,纺织原料都是棉、麻、毛、丝等天然原料,基本上都出自于农业、畜牧业、养殖业。纺织工业的发展,不仅长期存在着粮棉争地的矛盾,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从而严重约束纺织工业的发展。而纺织服装不但解决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穿着,还是我国出口创汇顺超的最大行业。化纤丝自然成了最好的替代品。 再加上化纤丝比天然丝还有许许多多不具备的特殊性能,如高强度、耐腐蚀,阻燃、抗幅射、挺括、良好的透气性,不仅改变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且在工农业、交通、建筑、抗洪救灾、国防建设、航空、航天多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化纤工业我国虽然起步较晚,三十年来的飞速发展,,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54%。 由于化纤生产设备技术复杂,机电一体化程度大,科技含量高,我国尚不能制造,早期均是从国外进口解决。轴承是易损件,顺理成章,失效后自然也是找进口的更换。可是,由于化纤生产设备,特别是高速纺卷绕头,每分钟转速高达12000~24000转,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不停机连续运转,对轴承可靠性要求特别严格。当时世界上也仅美国巴顿(BARDEN)公司一家能够生产该类轴承。所以轴承价格特别昂贵,一套轴承售价相当于同样尺寸国产轴承的近200倍。还要用美元先预付款,半年后交货。改革开放初期,一是国家外汇都十分紧张,二是外贸也不顺畅,这给化纤厂正常生产带来极大困难。 针对这一困局,1987年由当时的《国家科委》和《纺织工业部》联合下文立项,并拨付专款,分别交由国内4家著名的轴承厂和研究所研发,------“化纤高速纺卷绕头专用轴承”。一是由于当时的研发人员对化纤设备根本不了解,又缺乏相应的国外技术资料,二是国内的轴承加工装备也比较落后。耗时三年多,不但没达到连续使用寿命超过三个月的起码要求,还因轴承质量问题将进口化纤设备搞坏了。为此,1990年,《中国石化总公司》和《中国化纤总公司》不得不联合下文,“进口化纤高速纺卷绕头一律不得使用国产轴承”,彻底宣告了研制失败。国内研制工作就此停止。 李国栋于1962年从 “南京机器制造学校” 毕业,分配到哈尔滨轴承厂军工车间工作。从此与军工轴承生产结下了不解之缘。在工作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夜大学”机制专业完成了大专学业。1966年三线建设,来到贵州安顺虹山轴承厂,从工人到班长、工段调度、车间技术主任,技术厂长,一直在基层工作,解决了许许多多的实际技术问题,为国防工业作出了不少宝贵贡献;但是军工生产的体制都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范围,他即使是分厂厂长,他只有提建议和无条件执行的权利,而没有产品设计和工艺更改的资格,虽然他获得许许多多的科技奖励,却连高级工程师的评定、考试都不让参加。 1988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我国从国外进口的设备越来越多,各种进口设备上的轴承损坏后,根本找不到卖的地方。虹山长期从事军工轴承生产,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不少用户因此慕名不远千里赶到贵州,带来各种奇形怪状的轴承要求虹山研发,但是因为体制、机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常常是满兴而来,败兴而归。有些用户甚至到了跪求的程度,虹山不做,生产就要中断,他回去根本无法交代,牵涉到工厂停产,职工吃饭的大问题。再三恳求还是被铁石心肠所拒。李国栋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作为一个科技人员,不能为国家、用户分忧,深感内心的 疚,他常暗地想:如果我有一个轴承厂,我就专做进口设备专用轴承,既为用户解决了困难,说不定还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说也凑巧,安顺市收割机厂因经营不善,市政府在电视上公开招标,李国栋投标后经多方评审后中标,荣任财务账面上仅有11.07元的收割机厂厂长。他根据当时市场情况和企业现状,果断恢复压力容器和粮仓大拉杆加工,首先保住工人吃饭,剩余一小点钱用来作专用轴承开发。从此开始,李国栋才真正走上了专用轴承研发之路。经过市场调研,纺织行业15年发展规划,要引进大量国外先进的喷气织机,机上有许多国内从来没有生产过的专用轴承,市场前景十分可观。李找到过去一些客户,包括南通二纺机、通棉一厂等,并签订了部分研制协议。可是,要把一个机械厂改造成轴承厂,需要资金的投入,原先政府承诺的银行贷款,不仅一分钱未到位,相反,却从财务账目上强行扣走了33万还前任的欠款,李国栋一气之下,又回了虹山任车工分厂技术厂长。 李国栋一路走来荆棘丛丛,异常艰难。可不如人意的环境,没有动摇过李国栋一心钻研新型轴承的信心。特别是和一些客户已经签订的研制协议是李的一块心病,他常说:人在社会上,最重要的就是诚信。既然答应的,即使是泡屎,哪也得吃掉。正巧,安顺水电局机修厂周乐坤厂长也正因为找不到市场适销对路的产品在发愁,一听有人说我在研制新型专用纺织轴承,主动找到李,要求李提供技术和市场,他提供研制用资金。两人一谈,十分合拍。并将机修厂更名为轴承厂。 周总共先后提供资金只不过2万元,产品加工分别在虹山轴承厂和一些机械厂进行,七种国内独家的新产品就研制出来了。真是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中国当时的体制,使多少科技人员无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啊! 轴承研制成功本来是件天大的好事,竟然有人举报到贵州省技术监督局,说李在生产伪劣产品,责成安顺市技术监督局到厂调查,并要吊销轴承厂的营业执照。该局长本身是工科大学毕业,又在柴油机厂当过厂长,不象其它昏官,他到厂详细听了李的介绍后,大为赞叹。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能生产出国内独家的高科技轴承,不是吊销营业执照,而是政府要大力支持,还主动提出,要陪李一起去省技术监督局进行专利检索,如确属国内尚未生产过的新产品,建议他们申报《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同科委联系,建议立项。 由于安顺轴承厂没有专业的轴承生产设备,也没有懂轴承的技术人员,李又在虹山任分厂技术厂长,正常工作时间根本忙不开,只有在下班后或星期天才能到现场指导,所以新产品开发速度较慢。即使这样,这些纺机轴承居然远销国内十多个省市,上海、青岛、苏州、滨州、常熟、济南、金华、武汉、石家庄、西安、南通、无锡、常州。 李国栋92年出差途经南通,顺便到南通合纤厂去看望一些老朋友 1993年,向国家专利局申报的七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全部正式授权。贵州省科委也将这一项目列入《贵州省星火计划》, 参加项目研发的李国栋发现,失败的原因是在设计和工艺上。可是有谁能相信,国内四大轴承龙头企业都没能搞成的东西,他李国栋能搞出什么花头来。 1988年8月7日,通过安顺市公开招标,李国栋荣任当时帐面上只有11.07元的“安面市收割机厂”厂长、法人代表。其实他看重的不是厂长的位子,他是想利用收割机厂品种门类齐全的机器设备,搞产品转向,开发新型轴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在解决了150多名职工的吃饭问题后,与南通第二纺织机械厂合作,为其研制毕加诺喷气织机中的7种专用轴承。 可是好景不长,由于体制等种种原因,1991年初李国栋又回到“虹山”,与南通二纺机的研发合同也停了下来。正在他焦急万分的时间,由于缺乏技术而陷入困境的安顺市轴承厂长找到他,愿意提供资金买下他研发的半成品,但他必须提供技术支持。如久旱遇甘露的李国栋,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把7种产品全中研制成功,并获得国家专利局颁布发的“实用新型专利”。 根据客户的要求,他又研究开发出4266358、3268257、2062196等专用轴承。1995年研制的4282192化纤高速纺设备专用轴承开创出安顺建市三十年来第一个“国家级新产品”。同时也使1990年中国化纤和中国石化的联合发文自然解冻。 1996年“虹山”领导看到,安顺市轴承厂通过李国栋研发的新产品,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决定召回李国栋,启动1988年就成立,但一直处于休眠状态的“贵州虹山轴承研究所”。此时安顺轴承厂的技术力量、生产能力已远远满足不了李国栋研发要求。经过再三考虑,他决定背起行囊再回“虹山”。 回到“研究所”的李国栋如鱼得水,1998年又根据进口化仟设备的情况,自行研制出德国BARMAG公司生产的新一代高速纺卷头CW.SW-900系列5524656、5306506连轴轴承,又填补了一项国内空白,并获得“国家级新产品”证书。仅仅10个人的研究所,从零开始,短短的八年时间,完成总产值3541.9万元,成为“虹山”的利税大户。科技的力量由此可见一斑。 至2005年,李国栋先后成功研制出240多种新产品;17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三个产品获“国家级新产品”证书;1999年由他主持的《高速精密高可靠性轴承》项目,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获国家科技部《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扶持项目;2000年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2001年又被列为贵州省《科技型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他的多篇学术论文在《轴承》、《轴承商情》、《化纤信息》等刊物发表多次奖,还曾荣获全国新产品博览会金奖,同时李国栋被国家科技人才库收录。 李国栋有句话叫:不与国内同行抢饭碗,要与外国老板比高低。退下来的李国栋通过国家科技人才库推荐,来到江苏常熟长城轴承有限公司,他没有带来一张图纸、一份材料、一名科技人员,他带来的是对轴承事业满腔的热爱!在长城轴承公司,他开发出的新产品,用十分之一的产值创造了普通产品数十倍利润。在开创轴承事业的道路上,李国栋又迈向了新的里程碑。 QQ:1163047703 13913646355
回复 |
请先登录后再进行回复,前往登录
全部回复 共 7
回复者: 李祥
时间:2009年10月26日 13:01
回复者: zhoujun
我们要向李先生学习,把我国轴承制造水平提上去!
时间:2009年10月27日 10:40
回复者: 匿名
历害,真历害。
时间:2011年4月17日 16:01
回复者: 何凤启
老师,恭喜你啊,呵呵!
时间:2011年4月18日 10:46
回复者: 陈浩
嘿嘿 去年我有幸认识李国栋先生!
时间:2011年4月27日 14:26
回复者: zhoujun
我也很荣幸与李先生相识。
时间:2011年4月29日 16:53
回复者: zhangfufu
向前辈致敬
时间:2017年3月29日 15:37
业务联系/技术支持
公司名称: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0-38861363 38861343
电子邮箱:info@jzzbearing.com
微信咨询:
视频号:
抖音号:
姓名 :
手机号 :
留言内容 :
法律声明: 本网站中的厂商资料,供货、需求、合作、企业新闻等信息由本网站的注册会员发布,其合法性和真实性由各个发布信息的注册会员负责。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B2-20210752号丨备案号:粤ICP备0902974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1102001662号
技术支持:广东金蜘蛛电脑网络有限公司
Golden Spider Network Co., Ltd.